眼睛,紧张的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开始朗诵时,我的声音有些颤抖,词句也断断续续,不小心还把两行诗,念反了。台下的观众开始窃笑,窃笑声越来越大,我的心跳也越来越快。
紧张之下,我的手脚都开始不听使唤。试图用手势表达情感,却不小心打翻了话筒,话筒夸张地向着一个方向倒去,我没抓住,Duang的一声,话筒落地,发出了巨大的响声。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更糟糕的是,结束时我急于下台,脚下一滑,一下子滑到,场面一度失控。这用现如今的话来说就是,我必将痛失大学期间的择偶权。
然而,当我尴尬地躺在台上,面对台下的笑声时,却有一双手伸在了我面前,慌乱中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被人拉着站了起来。定了定神,面前站着的竟然是沈梦洁,她没有笑,甚至眼中还透着几分鼓励和同情。她微微点了点头,仿佛在说:“别放在心上,你已经很勇敢了。”慌乱之中,我还没放开她的手,她脸一红,甩开跑掉了。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一股暖流包围,尽管丢了人,但看到她的反应,我感到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这也使我们的关系似乎更近了一步,我开始鼓起勇气约她吃饭,约她出来,她每次都落落大方地答应,几乎没有拒绝过我的好意。还有一次,是在一个雨天。沈梦洁喜欢在图书馆的窗边看书,那天我带着一把伞,站在图书馆门口等她。她出来时,看到我手中的伞,笑了笑,说:“你是专门来接我的?”我点点头又摇摇头,心跳加速,说:“不不,不是的,我是路过。”她噗嗤一笑说,“下这么大雨,你还专门路过一个偏僻的图书馆吗?”。我脸一红,没说话,每次我俩在一起她却落落大方,让我感觉我要笨死了。我们共撑一把伞,在细雨中走回宿舍。那天的路不长,但我们聊了很多,从文学到人生,彼此的距离瞬间拉近。虽然没有像别人的感情那么轰轰烈烈,但是,我们的情感似乎就是平平淡淡的就成了。
最终我们在一起的那天是个雨夜。那是南方小城市典型的雨夜,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雨滴在街道上敲打出细碎的声响。城市的灯光在雨幕中显得有些模糊,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朦胧的纱布笼罩。
那晚,我没有准备任何特别的安排,只是像往常一样与沈梦洁在校园里散步。我们走在林荫道上,雨伞下的空间显得那么狭小,雨水顺着伞沿滴落,打在我们的肩头和脚边。
她似乎心情不太好,眼角还留着未干的泪痕。我试图安慰她,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默默地陪着她走。雨声掩盖了我们沉默的尴尬,也冲淡了空气中的紧张气氛。
走到一棵大树下时,她突然停下脚步,低着头,声音有些哽咽:“我们在一起吧。”她的话让我一时愣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说什么?”我轻声问道,心跳开始加速。
“我们在一起吧,”她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坚定和柔情,“我知道我们有很多不同,但我真的不想再逃避了。”
我还在消化她的话,思绪混乱,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就在这时,她突然靠近我,温热的唇瓣轻轻贴上我的。我感到一阵电流从唇间传遍全身,整个人都僵住了。她的吻带着一丝急切和柔情,让我措手不及。
我被动地回应着,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惊讶、喜悦、不安和迷茫。雨声仿佛变得更加清晰,每一滴雨水落下都像是我们之间心跳的节奏。她的泪水混杂在雨水中,滴落在我们的唇间,让这个吻显得格外深情和真实。雨夜的寒冷和她的温暖交织在一起,我感受到她的心跳和颤抖。那一刻,我知道,尽管我们有许多差异,尽管前路未卜,但我们似乎真的就在一起了。
我们在雨夜中相拥,任凭雨水打湿我们的衣衫,任凭风吹乱我们的头发。那个雨夜,我们紧紧地相拥,不停地吻着对方。
在我临毕业之前,也就是我俩恋爱的第二年,我们决定同居。这个决定对我们来说既是期待已久的自然过渡,也是一次重大的生活转变。毕业前各自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让我们开始感受到距离带来的不便和孤独。每次约会结束后分开回各自的住处,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们渴望更多的亲密时光,渴望早晨醒来能看到彼此,渴望一起做饭、一起看电影、一起规划未来。沈梦洁说,她希望每天都能和我在一起,而不是仅仅在周末或假期才见面。毕竟大学毕业意味着我再也不能享受到学校为我提供的不用花很多钱的宿舍,也意味着我要自力更生,不能再拖累我那个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我也觉得每当忙碌一天回到空荡荡的房间时的那种落寞,让我越来越渴望有她的陪伴。
同居,似乎成为我们关系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都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日常生活习惯,想知道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和谐相处。通过同居,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面对彼此,解决那些可能在婚姻中会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我对同居有些许忐忑,但更多的是期待。忐忑是因为我知道,同居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承诺,不仅仅是爱情的甜蜜,还有生活的琐碎和压力。然而,期待则是因为我对这段感
第一章 大学(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